第184章 皇城(1/2)

夏旭离开南义城以后,马不停蹄,继续前进。

过了南义城一百里,就是南尔城。

这是第二个叛逆荒芜领地的城池!

夏旭要去皇城,必须经过三座城池。

这南尔城也是被城主改了名字,就是要脱离荒芜领地!

不过如今他很害怕!

南尔城的城主南安烟,他害怕极了!

南义城城主连同一千多心腹被夏旭一剑斩杀的消息,早就被人用飞鸽传书给送到了他的手上!

南安烟不得已,他只能弃城而逃!

带着家眷,带着金银,带着少部分亲兵,带着他十几个小妾,去其他领地的庄园投靠他的远房亲戚!

这样一来,南尔城就理所当然的没有了主人!

夏旭穿行过南尔城,城内所有士兵和百姓无不跪服!

就这样,夏旭毫无阻挡地走过了南尔城!

而紧随夏旭身后的,是来自战神堡的神策军!

神策军长驱直入,直接进入城内!

小纯英姿飒爽,直接发布告示:“荒芜领地收复城池,所有达官显贵上交钱粮!”

“南尔城,需要两万壮丁加入神策军!”

“小纯暂时担任南尔城首席执行官,代理城主!”

就这样,夏旭继续骑马前行,又到了南绕城。

南绕城也早就通过飞鸽传书知道了其他两个城池的情况,城主徐瑞很无奈,他只能投降!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个城主比较爱戴百姓,他为了避免杀戮,也知道夏旭和他手下军队的厉害,于是不得不投降!

徐瑞出城迎接夏旭!

南绕城投降!

夏旭却没有停留,他直奔皇城!

身后,自然有荒芜骑士团为夏旭处理一切事务!

妖狐三姐妹占据了南绕城,同样发布告示!

“征兵!征钱粮!”

夏旭则独自离开,单人单骑上路!

很快,黄土领地就要走出去了,黄土领地由于领主的死,变得极其混乱!

还好还有磐石军在后方跟随夏旭的轨迹,逐一降伏各个城镇!

至此,夏旭在黄土领地的一走一过,大半个黄土领地都归属荒芜领地了!

这不仅霸道!

这简直就是王道!

出了黄土领地,立刻有猛虎骑士团两万兵力来护送夏旭!

毕竟夏旭现在威震天下,也必然招来很多人的嫉妒和暗杀!

夏旭纵然不怕这些,不过宗虎考虑的也是很到位,至少给夏旭省去了很多麻烦。

省去麻烦,就是省去时间!

现在,时间是最重要的!

皇城,很快就到了!

东隋国的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族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门。

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

在中古时代的北魏时期,迁都洛阳时曾重建洛阳城池,此时已经将汉朝及三国时期残存的洛阳旧城布置为性质类似皇城的内城,集中布置宫殿、园林、王府、衙署等机构。

龙辰大陆历史上最早使用“皇城”一词的是隋朝修筑的大兴城,皇城布置在宫城之南。

修筑的东都洛阳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

开封城、元大都、明中都、明南京城和明清城也都采取了相似的布局。

在邻近的国家中,高丽曾经在开京设置皇城,越南顺化也设立了皇城。

不过顺化皇城从布局上来说更接近宫城,而其紫禁城相当于紫禁城中的内廷部分。

城门和城墙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某种角度看,它甚至可以是一座城市的代表和象征。

“正是那一道道、一重重的墙垣,组成每一座的骨架或结构……不存在不带城墙的城市,正如没有屋顶的房子是无法想象的一样。”

的确,无论它多么大、多么重要、治理得多么好,只要没有城墙为其确定范围并把它围绕起来,那么,这个居民区就不能算作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这样,的皇城也毫不例外。

正是因为有了一圈红墙黄瓦的围绕,才使皇城由一个专属于皇家的地理区域,飞升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池。

承天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清顺治八年改建后,城台高十三米,下部为两米的汉白玉须弥座,上部砖砌涂朱色!

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应《周易》中“九五,飞龙在天”之意,楼外绕以汉白玉石栏,楼体为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整个城门通高十丈米。

在高大城台下部有五个拱形门洞,这便是天安门实际意义上的门了。在五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最大,这座门等级最高,只有皇帝才可由此门通过。

其余四个门洞分列左右。依次缩小,允许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出入。最外的两个门洞最小,各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通道。

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

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玉河即元之通惠河,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

皇城东墙东移至玉河东岸,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将玉河圈入皇城,成为了专供皇家的漕运河道。

各地进京货物经玉河水运至城内“海子“(积水潭)之举遂废。东安门建筑规制与西安门、北安门(地安门)基本相同,只是朝向不同。原皇恩桥西的东安门旧址处,改建为东安里门。

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它与东安门并不在同一条线上!

东安门与宫城东华门相对,而西安门则因宫城西侧有西苑大片水面,无法由西华门直接相对通行。只得在皇城西墙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通道通行。

西安门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

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一对红漆金钉门扇,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

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钟鼓楼。地安门始建于明永,其他年间都曾重修。清代皇城的地安门与东安、西安两门的建筑形式和规制都完全相同。

地安门内左、右侧原各建有雁翅排房。

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后改名“大清门”,又改名“中华门”。

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楹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谢晋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

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间,称“千步廊”!

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

两门规制完全相同,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

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

因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

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题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每年的“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

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

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

在皇城与紫禁城之间,还有十二座门。它们的存在使皇城和紫禁城之间增加了一道防线。这十二座门包括:

北面四门:北上门、北上西门、北中门!

东面四门: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东中门!

西面四门:西上门、西上北门、西上南门、西中门。

这些门代时就已经有一部分因皇城内街巷变迁而被拆除!

皇城在上古时代是一座全封闭的城池,周围围有高大的皇城墙。皇城墙又称萧墙,它的周长及形制各朝各代均有所不同。

明清北京皇城的皇城墙,墙身为红色,顶覆黄琉璃瓦。墙高一丈八尺,下宽六尺五寸,上宽五尺二寸。明皇城墙周长十八里多,到清代几经拓展周长已达二十多里。我们的先民们就用这样一圈红墙黄瓦,将一座举世无双,又尽善尽美的城中之城,明确的从中勾绘了出来。

昔日皇城内殿宇临立,景观密布。既有高大巍峨的宫殿,又有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既有碧波荡漾的三海,又有挺拔秀美的景山。

但是,在皇城中不论建筑也好、景区也好,它们的功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于皇帝和皇宫。在皇城中的所有的重点建筑都深深的带有这一特色。

从高处俯瞰,你就会发现它不论建筑的形式、规制和格局都与紫禁城相映成趣,浑然一体。虽然今天的它们早已变为寻常百姓的休闲游乐之所,但在昔日的皇城中它们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就是旧时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和祭祀社稷神的社稷坛,它们的存在象征着族权与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夏旭走在皇城内。

他一边感受着皇城的氛围,一边欣赏这东隋国的皇城规模!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没有真正的龙脉!

既然没有真正的龙脉,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东隋国,早晚要完蛋的!

太庙享殿,大殿、寝殿,二殿、祧庙,三殿为庙中主要建筑。大殿对面为大戟门,门外有玉带河,河上有桥吴座,再南为五色琉璃门,门外还有宰牲房、治牲房、井亭等建筑。

陪同夏旭的猛虎骑士团官员,逐一为夏旭介绍他们皇城的伟大!

社稷坛是皇帝祭祀社稷神之处。“社“和“稷“是两位传说中的神,分别掌管土地和五谷。

其旧址是万寿兴国寺。

后来沿袭明制,并对社稷坛进行了多次修缮。

社稷坛坐南朝北,成正方形,通高四尺,分为两层,上层方五丈,二层方五丈三尺,四面出陛,各四级,坛四面设汉白玉的棂星门。

坛上五色土,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象征全国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坛北有拜殿,也称祭殿或享殿!

皇史宬主殿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殿内屋顶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

主殿殿墙厚达六米,室内温度较为恒定,在南北两面墙上开石窗,可使空气对流。

主殿内砌有两米多高的汉白玉石座,上面放置着一百余个鎏金雕龙的铜皮樟木柜,这就是“金匮“。由于“金匮石室“奇特建筑,具有防火、防潮,也防蛀虫的特点,再加上历代精心保藏!

在皇城的基本格局上并未做大的改变,只是对其中的主体建筑进行了多次维修和改建。

皇城历经明清两代五六百年的雨雨风风,数十朝帝王建设经营才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